|

7 個讓我找回內心平靜,思緒變得更清晰的極簡習慣

大概 4 年前,我的腦袋就像是開了 100 個分頁的 Chrome 瀏覽器。

每天打開電腦 → 先回幾封無關緊要的 email → 再滑一下社群「找靈感」→ 看到有趣的文章就順手存進書籤,安慰自己「晚點再看」…

結果一天下來,待辦清單上真正重要的事,一件都沒完成。

直到有一天,我真的受不了了。

那一刻我才明白,我需要戒掉拖延症的方法,不是去找更有效的時間管理技巧,而是更少的雜訊 + 更多的專注。

於是我開始練習極簡主義,刻意給生活各方各面做減法。像是:清理工作環境、人際關係,甚至把目標清單整個重新規劃。

經過長時間的實踐,目前這 7 個極簡習慣,讓我的焦慮減輕了許多,也大幅提升了生產力:

  • (一)停止無效囤積知識,不然你只會越學越焦慮
  • (二)極簡的工作環境,幫助你更快進入心流狀態
  • (三)人際極簡化,只把你的精力留給真正值得的人
  • (四)買得貴,但用的久,長期來看更省錢
  • (五)想買東西前,先分清楚「需要」還是「想要」
  • (六)學會感恩,多留意你周圍的細節,並在微小的事情中找到快樂
  • (七)專注在真正有產值的事情上,其餘不重要的就全部忽略

btw,在正式開始前,我想邀請你參加我人生中的第一場讀書會,活動時間是 10/28(週二)晚上 19:00。

這場讀書會由我的朋友 Hoho 主辦,我會在線上和大家一起分享《Sell Like Crazy》這本書的核心行銷精華。

除了拆解書中最關鍵的行銷邏輯,我也會分享自己如何根據這些原則,一步步打磨出適合中文市場的「顧問式成交漏斗」,在過去三年幫助多位客戶創造上千萬課程業績。

同時,我還會聊聊自己在經營文字自媒體時,最關鍵的兩個心法,讓我打造出一個既有高黏著度、又能穩定變現的個人品牌。

如果你有興趣,可以點這裡了解活動詳情。報名過程中若有任何問題,可以到 IG 私訊 Hoho

平時我都躲在文字背後,但這次如果你想親眼看到活生生的 Zac,聽我用那一口濃濃的大馬腔中文跟你聊天、分享,那就一定要來參加這場讀書會哦 🤭

話說,Hoho 有跟我提到名額不多,要搶要快哦!

↓(以下回到正文)

▋(一)停止無效囤積知識,不然你只會越學越焦慮

網路上已經有不少研究指出,我們大腦平均一天吸收的資訊量,高達 74GB!

所以我們最該極簡化的,就是自己平常輸入的資訊。

當然,熱愛學習是件好事。但你有發現嗎?我們很多時候學了那麼多,到最後還是卡在原地,甚至開始內耗。

這是因為資訊進來地太快,我們大腦來不及去好好消化、更不用說去實踐了。

最後就只會讓自己陷入「知道很多,卻什麼都做不到」的窘境,最後越學越焦慮。

所以我認為更好的做法是:

  • 只讓高品質,且最符合當下需求的知識進到你的大腦。
  • 接著思考,該怎麼把這些知識內化、運用,創造出真正的價值。

而這份價值,甚至有機會在市場上,換來真金白銀的實際收益。

要不然我覺得,光學不做的話,只是在自我感覺良好啦 😅

▋(二)極簡的工作環境,幫助你更快進入心流狀態

不懂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:

  • 明明沒做什麼大事,卻老是覺得「心好累」;
  • 思緒雜亂、無法專注,感覺自己的能量,不斷被看不見的東西吸走。

其實,問題很可能出在你的「環境」。

跟你分享一個小故事:

我媽有很嚴重的潔癖,我從小在她的耳濡目染下,也變得無法忍受雜亂的空間。

長大後我才驚覺,這個「潔癖」(再加上一點點強迫症 😂),竟然成了我對抗現代焦慮的超能力。

因為當你的書桌堆滿雜物、電腦桌面塞滿檔案時,你的大腦其實也在「同步處理」這些混亂的視覺資訊,不知不覺就消耗掉大量精力。

所以我現在的工作空間,簡單到不行:

一張升降桌、一張人體工學椅、一台 MacBook、一個延伸大螢幕、一個 Airpods Max、一本手帳。

就這樣,沒了。

當你的物理環境變得井然有序,你的內心世界,也會隨之變得平靜、專注。

如果你也常覺得心神不寧,試試從清空書桌開始。它的效果,可能比你翻完任何一本生產力書籍都來得更直接。

▋(三)人際極簡化,只把你的精力留給真正值得的人

朋友在精不在多,這道理你應該聽過。

btw 我對每個人一向都一視同仁。所以如果是互相交流學習,不是八卦 / 抱怨的話,我有時間都會跟朋友或網友 meetup,因為在交流過程中其實也會給我很多內容靈感 😂

但如果見過一兩次,就發現我的能量明顯被榨乾的話,那基本上就不會有下次了。

我只願意把時間留給那些能深度交流的人。

因為比起去一場幾十人的社交場合卻無話可說(因為我社恐 😂),我更珍惜那種和一兩個朋友好好聊天、互相啟發的感覺。

這也是為什麼我都會答應朋友的 podcast 邀約~

因為我平常能深度交流的朋友真的不多,而 podcast 就像是能好好聊一場天的機會。

雖然我是內向者,但只要聊得夠深入、有共鳴,反而會讓我能量滿滿、充飽電!

▋(四)買得貴,但用的久,長期來看更省錢

我以前其實超級 cheap 😂

可能因為從小家裡並不富裕,所以我以前在買東西的時候,都跟我媽一樣,很喜歡貪小便宜。

但後來我發現,很多當初覺得划算的東西,大部分都很快壞掉,迫使我去買新的。回頭算一算,反而花得更多。

我才意識到,「貪小便宜」這個習慣,其實藏了很多看不見的成本。

所以,現在如果是我確定會長期使用的東西,特別是那些「生財工具」(像是筆電、手機、相機、麥克風等等),我都會盡量去挑最好的,但價格通常也會是最貴的啦。

因為就像我標題寫的:買得貴,但如果能用得久,長期來看其實更省錢。

像我現在用的 iPhone 15 Plus,平常也只是拿來打電話、回訊息,還有拍照而已。只要 Apple 不搞事(像是哪天突然不給系統更新 😅),這支手機我覺得用個 10 年都沒問題。

▋(五)想買東西前,先分清楚「需要」還是「想要」

延續上一點,說到購物,我也跟很多人一樣,有時候會衝動消費。

而背後很大的原因,我不否認,就是那股「攀比心態」。在 IG 上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生活,心裡難免會想:別人有的,我也想要!

跟你分享一個小故事:

今年 3 月,我決定買人生第一輛汽車。

當時我的乾弟和一位朋友得知後,因為他們剛好汽車相關行業工作,就立刻給我介紹了不少豪車甚至超跑的選項。還說他們有門路,可以幫我找到車況好、價格也不錯的二手豪車。

老實說,在他們的慫恿之下,我一度有點心動了~

但後來仔細想想,我最後還是婉拒了他們,自己選了一台駕駛體驗不錯,價格也實惠的 Perodua 大馬國產車。

我那時也跟他們笑著說:

如果哪天你看到我買了豪車,大概只有三個原因吧 👇🏻

  1. 單純覺得外觀好看,想滿足一下虛榮心(這可能性最大哈哈)
  2. 我的收入已經多到可以隨便花(還真希望有這麼一天😂)
  3. 我真的開始對超跑感興趣了(但目前看起來機率很低,因為我會覺得把這筆錢拿去帶家人旅遊,創造美好回憶,會更值得~)

最重要的,我創業賺錢最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「自由」。

如果在這種龐大的消費上,都被虛榮心牽著走,反而是違背了初衷。

最後只會讓自己被物質綁死,這正是我最不想要的人生。

但是!我也不想把話說死,如果有朝一日 1 & 2 真的實現…why not 犒賞一下自己? 😆

▋(六)學會感恩,多留意你周圍的細節,並在微小的事情中找到快樂

每晚睡前,我都有寫反思日記的習慣。

其中一道固定的問題是:今天有哪三件事值得我感恩?

也因為知道自己每晚都要回答這個問題,所以白天時,我會刻意提醒自己多留意身邊的環境。

晚上再回頭記錄時,就能更真切地寫下那些發現的美好。

久而久之,我發現內心常常會浮現一個聲音:

👉🏻 無論好事或壞事,發生在我生命中的一切,都是祝福,都值得感恩。因為每一次經歷,最後都會留下某種智慧。

再仔細想想,我有個能遮風避雨的家,經濟狀況穩定,不必為三餐煩惱,有乾淨的水能喝,有乾淨的衣服能穿…

這些看似平凡的條件,對很多人來說,都無比珍貴,我根本沒資格去抱怨!

所以在感恩日記裡,除了記錄每天最感恩的三件事,我也都會寫下同一句話:「我真的很幸運、很幸福,沒什麼好抱怨的了。

btw,國外有句話是這麼說的:

如果你無法從泡一杯美味的咖啡中找到樂趣,你也無法在一棟豪宅中找到它。

意思就是,如果一個人內心不懂得欣賞微小的快樂,那麼再多的奢侈品也無法帶來真正的滿足。

▋(七)專注在真正有產值的事情上,其餘不重要的就全部忽略

對於「生產力」這件事,好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。

對我來說,生產力就是:

👉🏻 不管做一件事花多久,我都要確保精力只投入在那 20% 能帶來 80% 成果的關鍵要務上。

這個 80/20 法則,再加上自己一直實踐極簡生活,後來也啟發出了我的「極簡生產力」原則:

  • 能簡化的 → 先簡化
  • 簡化後的 → 再看看能不能自動化
  • 不能自動化又不重要的 → 直接忽略
  • 不能自動化但重要、而且我喜歡的 → 自己做
  • 不能自動化、重要、但我不喜歡的 → 外包給專業夥伴處理

實際執行後,我發現自己的時間和精力,幾乎都集中在 3 件最有產值的事上:社群寫作、打造產品,跟潛在客戶連結 & 洽談合作。

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每天只工作 4~6 小時,但產出的效益,我敢說比 90% 的人都高。

▋結言

回過頭來看,這 7 個習慣其實都只想達到一個終極目標:

👉🏻 在越來越吵雜的世界,拿回你的專注力,和內心的平靜。

極簡生活不是要你像僧侶一樣,放棄一切然後跑進森林禪修(雖然我還真的這麼想過 😂)

它只是一個心態上的轉變,好讓你學會把時間和精力,從那些消耗你的鳥事上,拿回來,然後投入到你真正覺得重要,且也能讓你快樂的事情上。

我也希望這篇文章所分享的 7 個極簡習慣有帶給你一些啟發,幫助你更好地保護好你最珍貴的資源 – 你的時間、精力和專注力。

感謝你的閱讀,我們下篇再見~

── 𝒁𝒂𝒄 𝑷𝒉𝒖𝒂..✍🏻 ツ゚ #studentoflife

喜歡這篇文章嗎?可以分享給有需要的人

你可能會喜歡的相關文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