斯多葛生活哲學 55 個練習:讓我印象最深刻的 10 個心法
昨天,我跟你分享了自己閱讀《斯多葛生活哲學 55 個練習》這本書第一部分的一些心得。
這本書的第二部分,則是在講如何將斯多葛哲學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 55 個練習,以便我們能達到「斯多葛幸福三角」的每一個準則,並獲得長久的幸福。
這篇文章就要跟你分享 10 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斯多葛心法。
内容目录
▋1)提醒自己世事多變
人生唯一不變的,就是一直在變。
如果我們能接受「沒有什麼是永恆的」,就能更冷靜地應對各種突發狀況,像是公司裁員、投資失利,甚至親友離世這類無法掌控的情境。
這也讓我聯想到曾經在大馬發生的好幾起集裝箱卡車失控,壓死路上無辜司機的事件。
這樣的事件真的很讓人心碎,但同時也對應到了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一段話:
「世事不斷變化,漂流而過,新事物來了又去。因此,我們應當提醒自己我們的親人有多麼珍貴,因為或許不久他們也會漂走。讓我們珍惜此刻擁有的,因為明天它可能就會消逝。生命本無常。」
▋2)思索自己的死亡
我平時有寫日記的習慣。
從前年開始,我都會在新的筆記本第一頁就寫上 𝑴𝒆𝒎𝒆𝒏𝒕𝒐 𝑴𝒐𝒓𝒊 這一句拉丁文,它含義是「記得你也會有 S 去的一天」。
關於「死亡」這個話題,在華人的社會裡面是很大的禁忌,能不提就不提。但事實就是,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離開的一天。
思索死亡不是讓我們變得悲觀,而是當我們真正能意識到生命本無常的時候,才會讓我們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中出現的所有人事物,像是跟父母的一通電話、今天工作的機會,甚至珍惜一頓簡單的早餐。
古羅馬皇帝 – 馬可·奧理略也曾說過一句話:「當你清晨醒來,想想能夠活著去呼吸、去思考、去享樂、去愛,是何其珍貴的一項恩典。」
另外,大部分人也習慣將自己夢想推遲,總覺得「以後還有很多時間去做」。但真相是,明天是否到來沒人能保證。
所以,如果你現在有個特別想做的事,那就馬上放手去做吧,因為別忘了:
再強大的你,也會有離開人世的一天。
我們真的不會知道自己的心臟還能跳動多久,這不是我們能決定的,但我們能決定當下要如何活著。
很多人在即將離世之際,最後悔的往往不是自己做過的事,而是自己連嘗試都沒嘗試的事。
▋3)把一切想成是向大自然借來的
斯多葛哲學教我們,我們所有的東西都是向大自然「借來」的,包括我們的房子、財富、名利、親密關係等等。
當我們將一切視為「借用」而非「擁有」,就能更從容地面對損失。
話說,這個斯多葛心法,跟我自己讀過的另一本書 -《標竿人生》所提到的一個觀點相契合。
在《標竿人生》這本書中,作者華理克牧師(Rick Warren)強調,所有東西都是上帝借給你的。
無論是你的才華、資源,甚至你的生命,都是一種「管家」的關係。你不是擁有者,而是被託付來管理這些資源的人。
華理克牧師有段話說地很好:
「你們有哪一樣不是上帝所賜的呢?若你們一切都是從上帝而來的,那又有什麼值得你自尊自大、目空一切、好像什麼都是自己的功勞呢?」
我覺得這觀點很棒,因為當你能這樣看待人生時,你會更感恩現有的一切,並且把它用在有意義的地方,而不是揮霍或浪費。
同時也在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保持一顆謙卑的心。
▋4)心中的學習榜樣:冥思斯多葛聖人
我們一生中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、挫敗、障礙,還有困難,隨之而來的就是迷失和無助。
而作者提倡,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好方法,就是在心中想像一位「斯多葛聖人」作為我們的行為準則。
白話一點來講就是找到你的「精神領袖」。
這位「精神領袖」可以是虛構的,也可以是你敬佩的某個人。當然,如果你有宗教信仰,比方說我是信奉基督教,那我的榜樣自然會是耶穌。
往後在面對各種難以抉擇的困難的時候,可以問問自己:「如果這位榜樣在這邊,他會如何行動?他會給我什麼樣的建議」,讓這樣的「精神領袖」成為你的內在指南,幫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選擇。
▋5)像個極簡主義者:簡單過生活
佛教中有個核心思想:「煩惱和痛苦的根源在於人的慾望和執著」
確實,現今人人都被「追求名利」,還有「什麼都要越多越好」的社會價值觀綁架,難怪會深陷在無窮無盡的煩惱和痛苦的深淵。
作者在書中也有強調說,獲得物質不會讓我們快樂,我們只會越要越多,來壓制自己的渴求。而且一旦我們體驗過奢華,便會渴望更多。
話雖如此,他也有提到,斯多葛主義哲學提倡的是簡樸生活,不是苦行。
斯多葛派並不要求人捨棄財富跟名利,而是要求人要小心別被它們沖昏頭。同時記住它只是命運之神那裡借來的,隨時都可能被拿走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其中兩位最具代表性的斯多葛哲學家 – 塞內卡,以及馬可·奧理略,前者是古羅馬政治家,而後者則是古羅馬的一代皇帝,兩位當時候可說是富可敵國。
但就連他們也強調,財富必須來得正當,花得正當。塞內卡還說過:
「智者不會認為自己不配得到命運之神賜予的任何禮物:他不愛財富,但他寧可擁有它們。他不准許它進入他的心,而是進入他的家。只要是他的財富,他不會拒絕,而加以保留,期待它為他提供更多機會去實踐他的美德。」
▋6)找回你的時間:戒掉看新聞等無謂的事
每天沉迷於無盡的新聞、社交媒體和短視頻,是當代人的通病。
我們常抱怨時間不夠用,卻總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浪費大量時間。
斯多葛哲學提醒我們,時間是最寶貴的資產。我們無法改變社會上的一切負面事件,但我們能選擇將時間投資在真正有價值的事情上,比如學習、健身,或與家人共度時光。
戒掉無謂的消耗,就是找回自己的自由。
▋7)清點你的福分
焦慮、嫉妒和不滿,都是源自於我們過於專注於自己「沒有」的東西。
斯多葛哲學提醒我們,學會感恩自己已擁有的一切。即使是一份普通的工作、健康的身體或一位支持你的朋友,這些都是值得感激的禮物。
當你學會清點福分,生活的壓力與不滿會減少,而幸福感則會增加。
而且說句實在話,如果你現在能讀到我的這篇文章,那可能意味著幾件事:
- 你能享受到手機跟網路帶來的便利;
- 你有一棟可以為你遮風避雨的房子;
- 你可能(暫時)還不富裕,但至少不用為下一餐煩惱;
- 你有整潔的衣服可以穿;
- 你可以隨時取得乾淨的水源;
說實話,就你現在所擁有的生活,跟那些在世界另一端…
- 還在煩惱自己的下一杯乾淨水源從何而來的非洲小朋友;
- 又或是生活在戰亂地區,分分鐘會被子彈甚至炸彈擊中的難民;
跟他們你比起來,你知道自己有多幸福嗎?
你「平凡又無聊」的一天是好幾億人的夢想,所以記得每天都要心存感激。
▋8) 採取鳥瞰視角
我很喜歡的一位百萬創作者 – Dan Koe,很常會在他的內容中強調說:
在追求你的目標的過程中,每當遇到很惱人的問題時,要學會「Zoom Out」,用「宏觀」的角度去審視問題。
但說實話,我一開始不太明白 Dan 所謂的「Zoom Out」究竟要怎麼做,搞不太懂他想表達的意思。
直到我讀了作者在這本書提到的「採取鳥瞰視角」心法,就好像有略懂一些了。
就我的理解,無論是 Dan 還是這本書的作者,他們想表達的意思應該是:
當我們身陷小事的煩惱中時,常被自己的思緒困住,把它想得很嚴重。我們一心想著眼前的煩惱,好像那是天大的問題。
這時候,如果我們能用鳥瞰視角看待問題,甚至和宇宙的無邊無涯一比,你會意識到自己到底有多渺小,還有自己遭遇的問題有多微不足道。
當你知道這些問題只是你生命中的小插曲,心情就會放鬆很多。
另外,這也會幫助你用正確的角度去看事情,看清整個大局,對其他人誤以為重要的外在事物,像是財富、外貌或社會地位保持淡然。
▋9)我們都是同一個身體的手足
從 2000 年前到現在,我們整個社會都充滿了競爭與對立。
但斯多葛派主張,我們其實是一體的,就像一個身體的不同部位。
這也意味著,傷害他人就是傷害自己,幫助他人則能讓整個系統更健康。
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,就能更有同理心地對待他人,在家庭中、職場裡,甚至網路上,做出更有意義的選擇,讓這個世界更和諧。
值得一提的是,書中的另外幾個心法也是在強調這個觀點,像是:
- 做好事、做好人:真正的成功不在於外在的成就,而在於我們是否以正直、善良的方式對待世界。
- 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:我們不能只以自己的立場解讀世界,而應努力換位思考,理解他人的觀點與感受,這也能幫我們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糾紛。
- 帶著理解的意圖去聆聽:多聆聽,少說話。而且當你是帶著理解的心態去聆聽別人,你的人際關係也會變得越來越好。
簡單來講,與其互相傷害,不如多一點包容和合作,日子真的會好過很多。因為幫助別人,其實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。
▋10)做別人的榜樣
每個人其實都有一定的影響力,比方說,你平日的行為舉止,都在影響著身邊的親友。
那如果你是有持續產出內容的創作者,背後的影響力就更大了。
你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,跟別人說怎麼樣才算是一位正直的好人,但其實最快改變他人的方式,就是以身作則,因為比起嘴巴說出來的理論、教誨,人們更願意追隨有真正付出行動的人。
就像古羅馬皇帝 – 馬可·奧理略說過的一句話:
「別再浪費時間爭論怎樣才是好人。自己先成為一個吧!」
▋結言
1)提醒自己世事多變
2)思索自己的死亡
3)把一切都當作是向大自然借來的
4)心中的學習榜樣:冥思斯多葛聖人
5)像個極簡主義者:簡單過生活
6)找回你的時間:戒掉看新聞等無謂的事
7)清點你的福分
8)採取鳥瞰視角
9)我們都是同一個身體的手足
10)做別人的榜樣
話說,最後一個心法讓我聯想到了最近因為演算法的眷顧,貼文的流量比平常高了不少,上週發的電子報,開信率也有 60%。
這段期間,我收到很多讀者的回信。有些人告訴我,我的故事和文字深深打動了他們,啟發他們鼓起勇氣去追求那些埋藏已久的夢想。
這些回饋,對我來說是一種巨大的鼓舞。但同時,它也提醒了我一件更重要的事:這是一份責任。
再加上我接下來會全力發展自己的個人品牌,自己的內容將會觸及到越來越多的讀者。而這也讓我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,因為每一篇內容、每一個故事,都是我在向世界傳遞的訊號。
我也希望,之後可以盡自己的綿薄之力,把更多正能量帶給這個世界。
也很感恩此時此刻的你,願意成為我的讀者。
我也希望能夠啟發你跟我一起踏上這段旅程,跟我一起以身作則,一起成為「別人的榜樣」。
── 𝒁𝒂𝒄 𝑷𝒉𝒖𝒂..✍🏻 ツ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