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 個保證讓你「寫都寫不完」的爆文靈感收集法
如果你也有在經營自媒體,相信最折磨我們靈魂的一件事,莫過於當我們坐下來想開始創作時,卻不知道該寫什麼。
作為內容創作者,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穩定產出新內容,但當我們無法做到這點的時候,流量會受到影響,收入也會隨之受到波及,這真的很難不讓人焦慮。
所以在這篇文章裡,我要分享 6 個我親自使用、效果保證 100% 有效的爆文靈感收集方法,讓你不再為靈感枯竭而煩惱,源源不絕地創作出高流量內容!
這些方法甚至強到我需要在文章一開始就先提醒你一件事… 😏
内容目录
▋特別提醒:避免陷入「選擇困難」和「完美主義」的陷阱
我要分享的方法,光是第一個就能讓你從「完全沒靈感」到「滿腦子都是可以寫的點子」,真的不是開玩笑。
我自己每次在用這些方法去收集內容靈感的時候,總會遇到兩大心魔:
- 選擇困難 ⇒ 太多想法,不知道該寫哪個
- 完美主義 ⇒ 覺得自己的想法太普通、不值得分享
如果你之後也遇到這種情況,記得反覆提醒自己這兩件事:
(一)你覺得普通的內容,對別人來說可能超有價值。 別想太多,直接分享就對了!
(二)發想內容時,一有想法就趕快記錄下來。 必要時,先把當下最有感的內容直接寫完。
這兩個心魔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,所以先幫你打個預防針👌🏻
▋6 個保證讓你「寫都寫不完」的靈感收集法(個人最愛第 1、3 和 6)
方法一:挖出自己過去 2 年所學到的知識與經驗
「The 2-Year Test」是國外兩位知名文字創作者 – Nicholas Cole 和 Dickie Bush 提出的內容發想框架。
簡單來說,「The 2-Year Test」的核心概念就是:
每個人都在某個領域擁有專業知識,只是自己沒發現而已。你不需要是「頂級專家」,只要比剛起步的人早走幾步,你的經驗對他們來說就是很有價值的知識。
所以,你可以回想過去兩年,這一路上…
- 曾遇到哪些困惑和挑戰?
- 如何找到解決方案,或者遇到貴人指點?
- 過程中學到了哪些寶貴知識與經驗?
- 掌握了哪些超實用的技能?
- 你還同時培養了哪些興趣?
- 你經歷過哪些高光時刻,或達成了哪些重要里程碑?
…等等。
很多時候,那些你覺得 「稀疏平常」、甚至「理所當然」的經歷,對那些比你晚起步的新手來說,可能正是能幫助他們少走 2 年彎路的寶貴經驗,但你卻沒分享出來 🤷🏻♂️
另外,Nicholas 和 Dickie 也曾在一部 YouTube 影片中提到說,當你運用「The 2-Year Test」來發想內容時,可以從以下 30 種內容主題去做思考,相信會激發更多不同的靈感:
- 技巧(Tips)
- 工具(Tools)
- 小撇步(Hacks)
- 建議(Advice)
- 資源(Resources)
- 框架(Frameworks)
- 終極指南(Ultimate Guides)
- 精選整理(Curation – 最佳書籍/podcast/文章)
- 趨勢(Trends)
- 數據(Stats)
- 起因(Reasons)
- 範例(Examples)
- 拆解(Teardowns)
- 參考檔案(Swipe files)
- 人生教誨(Lessons)
- 失敗或過錯(Mistakes)
- 反思(Reflections)
- 個人故事(Personal stories)
- 成長歷程(Stories of growth)
- 被低估的特質(Underrated traits)
- 給過去自己的建議(Advice to past self)
- 恐懼(Fears)
- 挑戰與掙扎(Struggles)
- 矛盾現象(Paradoxes)
- 觀察心得(Observations)
- 比較分析(Comparisons)
- 為什麼別人是錯的(Why others are wrong)
- 為什麼你曾經被誤導(Why you’ve been misled)
值得一提的是,如果換個角度來看,「The 2-Year Test」本質上就是鼓勵你透過「紀錄」的方式去創作,把你的知識與經驗分享給觀眾,特別是那些還在摸索的後輩。
當然,如果你還是不太確定如何運用這個方法,可以多去逛逛我的 FB 跟 Threads。因為我幾乎每一篇貼文,都是用這種方式在分享內容,可說是已經把 「The 2-Year Test」玩到出神入化了~ 😎
方法二:Tweet Hunter X
Tweet Hunter X 是由 Tweet Hunter(一款專為 Twitter/X 設計的自動化寫作與增粉工具)推出的 Chrome 擴充功能,主要幫助 Twitter 創作者更高效地管理、創作和發佈內容。
雖然我自己本身沒在經營 Twitter,但之所以會用這個工具,主要是因為它有個超實用的功能:可以幫你整理出 Twitter 上任何創作者的爆紅貼文。
現在你只要安裝 Tweet Hunter X 外掛(完全免費的),之後你在瀏覽任何 Twitter 創作者的帳號時,右側邊欄就會自動顯示該創作者所有的爆紅貼文,就像這樣:
這就很方便我們去參考自己喜歡創作者的帳號,並透過他們的創作得到靈感。
方法三:Typeshare
Typeshare 是一款專為「文字創作者」設計的社群寫作平台,它也是我前面提到的兩位知名文字創作者 – Nicholas Cole & Dickie Bush 創辦的哦!
這座平台除了有很活躍的寫手社群之外,也提供了大量的爆文模板,以及 AI 內容生成工具,這也是我超愛 Typeshare 的主因!
每當我靈感枯竭、不知道該寫什麼,或者有了內容主題卻不確定該從何寫起時,我都會到 Typeshare 去找靈感,像是;
- 逛逛他們的寫作社群,看看其他創作者在寫什麼,或者觀察目前最熱門的文章,為自己的內容尋找方向。
- 探索爆文模板,直接套用現成的高效內容框架,省去從零開始的困擾。
- 使用他們的 AI 內容生成工具,讓 AI 幫助我發想主題,提高寫作效率。
雖然 Typeshare 只有支援英文內容,但對我來說這問題不大,用 ChatGPT 翻譯一下就解決了。
我個人覺得光是 500+ 篇爆文模板(而且還會每週更新)這一點,就已經讓我心甘情願訂閱他們的年繳方案了~
方法四:Readwise Reader
我習慣平時用 Kindle 閱讀電子書,而 Readwise 的主要作用就是幫助我收集並重溫電子書上劃過的每一個重點(highlights)。
後來 Readwise 團隊推出了一款新工具 – Reader,官方團隊是把它稱為「沉浸式閱讀 + 知識管理」工具。
簡單來說,現在除了電子書之外,我平時在網路上所挖到的寶藏文章、電子報、PDF 文件,甚至是YouTube 影片,我都可以直接用 Reader 來劃重點、做筆記。
這些筆記也會自動同步到我的 Notion 筆記系統,讓我後續整理、回顧,並製作成各種有趣的貼文跟電子報,真正做到輸入 ➝ 內化 ➝ 輸出。
方法五:Snipd
Snipd 是一款專為 Podcast 設計的 AI 筆記 App,能幫助你快速擷取、記錄,並自動整理 在 Podcast 中聽到的重點內容。
不曉得你在聽 Podcast 的時候,會不會也跟我一樣遇到這個困擾:每當聽到有啟發的內容,總得立刻停下手邊的事,手忙腳亂地記筆記,超擔心錯過重點!
Snipd 就是專門為了解決這個痛點而誕生的!
現在,我不管是健身、散步、還是開車時聽 Podcast,只要聽到精彩內容,就只需在 AirPods 上連按三下,Snipd 就會自動擷取該片段的內容,並整理出關鍵重點,還能一鍵同步到我的 Notion 筆記系統。
之後,我會再到 Notion 把這些筆記一次整理,並輸出成各種文字內容,大大提升了我的學習與寫作效率!
方法六:超實用的 AI 提示詞
這個是我在很久以前挖到的一個寶藏 AI 提示詞,是由一位名叫 Nils Liedlich 的網友熱心提供。
這個提示詞的厲害之處在於,它能根據你常寫的內容主題(隨便放幾個都行),再搭配 12 種不同的內容類型,讓 AI 幫你產出各種內容點子。
也就是說,如果你輸入 10 個主題,AI 會從 12 種內容類型去排列組合,一次生成 120 個內容靈感給你,就像這樣:
Nils 提供的提示詞還蠻長的,但真的很屌,超推薦你到他的原文去了解細節。
話說看到這邊,有些人可能會說:怎麼又是英文的,我要中文的啦!
我的答案:
Bro,因為中文圈和英文圈的資訊落差真的很大,所以像這類知識型內容,我平常是看歐美創作者的內容居多。
我分享的這幾個方法,在中文圈可能沒多少人知道,就算有人知道,多半也是藏著自己用 🤫。所以如果你真的想用我的方法,直接用 AI 翻譯就行了,根本小問題~
▋結語:與其期待爆紅,我更專注於每天穩定產出
雖然這篇文章的標題是說教你收集「爆文」靈感,但說實話,即使我們選題精準、標題吸睛、內容寫得再好,這一切終究只是「有策略地創作」。
我當然也希望自己寫的每一篇貼文都能被瘋傳,但我很清楚,這不是我能決定的事。
所以,我用這些方法來收集靈感,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每篇都爆紅,而是確保自己能穩定產出高質量內容。
當你產出足夠多又有料的內容時,爆紅(aka 快速漲粉)只是時間問題。
我就先分享到這裡!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,讓更多人受益。
你也可以截取對你最有共鳴的段落,分享在社群上並 tag 我 @hellozacphua ,讓我知道你認真看完了這篇內容。期待能和你有更多交流~
── 𝒁𝒂𝒄 𝑷𝒉𝒖𝒂..✍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