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|

如何活出幸福又美滿的人生?也許流傳了 2000 年的斯多葛哲學智慧可以解答你心中的疑惑

「怎麼樣才能活出幸福又美滿的人生?」

這道問題…

應該是繼「我為什麼會存在?」之後,最多人會問的問題,我也不例外。

也可能是因為這道問題,深深烙印在我的潛意識中,讓我後來接觸到了「斯多葛哲學」時,對這門學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(有點類似於我當初對網路行銷一見鍾情的感覺)。

我買的第一本斯多葛書籍是古羅馬皇帝,馬可·奧里略的反省筆記 -《沈思錄》。但因為對斯多葛哲學完全沒概念,書的內容我是有看沒有懂 😅

後來在網上搜尋適合新手的斯多葛入門書時,看到很多網友推薦《斯多葛生活哲學 55 個練習》這本書,便去購買了 kindle 版本。

《斯多葛生活哲學 55 個練習》主要分成兩大部分:

  • 第一個部分主要在講,如果想過上幸福生活,斯多葛派最注重的三大核心準則,作者稱之為「斯多葛幸福三角」。
  • 第二個部分則在講,55 個如何將斯多葛哲學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,以便我們能達到「斯多葛幸福三角」的每一個準則,並獲得長久的幸福。

這篇文章想來跟你分享我讀完第一個部分之後的感想,而第二部分,我明天會再發一封電子報跟你分享。

▋斯多葛主義(Stoicism)是什麼?

斯多葛主義是一門生活哲學,主要教導人們:

  • 如何擁有幸福、平穩順利的人生;
  • 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,讓自己在生活中可以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,而且也可以承受各種打擊。

對於「幸福」這件事,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。

但對斯多葛派來說,幸福來自遵從自然與本性。

白話來講,如果要獲得長久的幸福,斯多葛派認為我們只能往內去探索、理性地處理自己的情緒,而不是靠外在事物。

而且你從外在事物獲得的幸福,也會因為外在事物而失去,但你的內心是別人奪不走的、唯有內心才是我們真正掌控的。

也因為物質對斯多葛派來說不是最重要的,所以不管你的社會地位的高低,你都能在平日生活中練習斯多葛主義教導的品格和思考方式。

即便你之後因此獲得了健康、財富、人脈、名望,那對斯多葛派來說都是「無關緊要的副產品」,最重要的還是你是否從中獲得了自己理想中的美滿又幸福人生。

▋斯多葛哲學的終極目標:擁有無上幸福、平穩順利的人生(eu•daimon)

作者在書中提到,如果要獲得斯多葛派所謂的「幸福平順的人生」,主要會環繞著 3 大核心準則:

  • 第一角 – 過美德生活(Live with Areté)
  • 第二角 – 專注你能掌控的事(Focus on what you can control)
  • 第三角 – 擔起責任(Take Resposibility)

這 3 點如果都能做到,你就能獲得斯多葛派所謂的「eu•daimon」。

eu•daimon 的意思是:和你內在的最高自我(daimon),維持良好關係(eu)。白話來講就是活出了最好版本的自己,並獲得幸福平順的人生。

▋斯多葛幸福三角 – 第一角:過美德生活 Live with Areté

Areté 的中文意思就是「美德」或「卓越」。

斯多葛派也相信,我們的內在都會有一個「最高版本的理想自我」,它就像是上帝把這顆種子植入到我們每個人的心中,因為祂就是希望我們能去追求,並把自己的自然潛能 100% 的發揮出來。

所以 Areté 另一個更深層的含意,就是在「每一刻活出最高版本的自己」。

斯多葛派將美德區分為智慧、正義、勇氣和自律四大基本美德:

  • 智慧:了解如何適當地行動、感受。智慧包括絕佳的思慮、合理的判斷、洞察力和良好的理解力。它的反面是愚蠢、思慮不周等惡習。
  • 正義:知道我們在和他人的互動中,該如何創造共贏共好的人際關係。正義是好心腸、正直、公共服務和公平。它的反面是作惡和不公不義的惡習。
  • 勇氣:在面對可怕情況時,堅持正確的行為。勇氣包括英勇行為、堅持不懈、真誠和自信。它的反面是怯懦的惡習。
  • 自律(節慾):知道該如何在不好的自身狀態下堅持正確的行為。自律包括整潔有序、自我節制、寬恕和謙讓。它的反面是放縱的惡習。

當然,這些良好的品格用說的很簡單,但真正做的時候就十分困難。

但斯多葛派相信,要達成這個遠大目標的方法是明辨善惡,專注在我們能夠掌控的事情上,也就是我們要講的下一個準則…

▋斯多葛幸福三角 – 第二角:專注你能控制的事

情緒是人類最大的敵人。

每當自己有焦慮、憤怒等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,十有八九都是因為我們:

  • 一天到晚都在為那些不受自己掌控的人事物操心;
  • 又或者想要嘗試改變那些已經發生的事情;

斯多葛派認為,我們應該要聚焦在過程,而不是最終的結果。(這也是斯多葛主義最重要的信念)

具體來說,我們可以設定目標,然後根據這個目標去設計詳細的行動計劃,並儘自己所能去嘗試達成這個目標,這些都是我們完全能掌控的。

但是!這個目標最後是否真的能達成,坦白說已經不在我們的掌控之內。

要是目標達到了,那就去吃一頓大餐獎勵一下自己,但如果沒達到,那就學會坦然接受結果。

作者也有提到,如果你是以「在過程中付出最大努力」這點來定義成功,那麼你就不可能「失敗」,除非你連嘗試都沒嘗試就選擇了放棄。

另外,對於【專注你能控制的事】這一點,作者在書中也有用一隻小狗狗的故事來比喻這個觀點:

想像一下現在有一隻小狗狗,它被皮繩連著一輛移動中的推車。

這條皮繩很長,讓它可以有兩個選項:

(一)它可以平穩地跟隨他無法控制的推車的引導,一路上享受著旅程,探索周遭的事物;

(二)或者他也可以卯足力氣,頑固地反抗推車,最後還是被拖著往前走,直到旅程結束。

就猶如這隻小狗狗的狀況,我們生命中也有許多我們控制不了的東西。

我們可以接受現狀並且試著隨遇而安,或者像個頑固的小孩那樣抗拒,弄得哭哭啼啼、可憐兮兮。 選擇權在我們。

聰明人都會選擇第一個,因為就有如古羅馬哲學家 – 愛比克泰德說過的一段話:

別期待事情照著你的意願發展,而要希望事情自然發展,那麼你的人生就會順順利利的」。

▋斯多葛幸福三角 – 第三角:擔起責任 Take Resposibility

當我們遵循美德生活,並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上,你會慢慢理解到一個真理:

真正長久的幸福是從自己的內在開始,而不是靠外在物質取得的。

這時候你會更願意為自己的幸福生活負起全責,盡可能在每一天都體現出良好的品格,增加自己獲得幸福的機會,也造福他人(因為你的品格還有快樂是會感染其他人的)。

而「擔起責任」的反面,就是受害者心態,總把自己的不幸歸咎給他人或外在環境,這也等於把自己獲得幸福的主導權給了外在環境,自己則成為了負面情緒的奴役。

斯多葛派耶相信,無論情境多麼困難,我們都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和反應。這種自由是任何人都無法奪走的,讓我們在任何境遇下仍能保持內在的平靜和理性。

而盲目地追求外在物質只會讓我們困在無窮無盡的慾望和煩惱中,真正的幸福來自於接受當下擁有的,並專注於內在的善與美德。

▋結言

  • 幸福不是靠追求外在的東西來實現;
  • 要懂得掌控自己的情緒,不要成為情緒的奴役;
  • 專注在我們能做的事,還有對自己想過上的幸福生活負起全責。

這些道理相信大部分人都懂,但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難。

針對這一點,作者也在書中提供了 55 個實際的斯多葛練習,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原則,讓自己在緊張忙碌的當今世界,保持鎮靜,擁有自信,也讓身邊的人越來越好。

明天我會分享這本書的第二部分。

話說,我現在也改變了自己的閱讀習慣,不再強求自己一定得在一年內閱讀 50 本書,而是慢下來去研習每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,真正吸收每位作者想傳遞的所有精髓。

anyway,最後的最後,我想用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一段話作結尾:

除非受到強風吹襲,沒有一棵樹木會變得扎根牢固而健壯。這種搖撼、拉扯正是讓樹木抓牢地面、把根部扎得更穩固的力量;那些脆弱的樹木都是生長在風和日麗的山谷中的。「那麼,」塞內卡問:「好人受到動搖以便成長得更為茁壯,又有什麼值得奇怪?」就像對樹木,強風狂雨對好人是有利的,讓他們可以因此變得冷靜、守紀律、謙遜而健壯。

── 塞內卡

喜歡這篇文章嗎?可以分享給有需要的人

你可能會喜歡的相關文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