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接案 2 年,我幫講師變現過千萬台幣,自己也賺了超過 300 萬收入(還把整個過程記錄下來了)

▋2019 – 2022:第一次接觸網路行銷,各種碰壁

有點忘了是 2018 還是 2019 年,那時我剛上大學,偶然滑到一支在講 Shopify 跨境電商的 YouTube 影片,從那一刻起,我正式踏進了網路行銷/網路賺錢的世界。

一開始的我,跟多數人一樣,腦中只有一個念頭:賺錢。而且是那種「越快越好」的賺錢。

結果可想而知,摔得特別慘。

那幾年,我總共架了五家電商網站,前 3 個慘賠收場,後面 2 個雖然有賺到一點錢,但也只是跟廣告成本打平而已。

雖然整體算下來是嚴重虧損,但我從這段經歷中學到的東西,卻變成我日後接案最重要的基礎,像是:

  • 怎麼寫文案
  • 怎麼設計 sales page
  • 怎麼拆解客戶購買行為

…等等。

到現在我還是認為,這段電商經歷雖然讓我繳了不少學費,但絕對是最值得的一次「失敗經歷」。

後來我也陸續試過經營 SEO 網站、做聯盟行銷、接案寫 SEO 文章…等等,依然是各種碰壁。記得我那段時間的收入,每個月平均大概一到兩萬台幣,最多也不超過三萬,而且幾乎都拿去買課投資自己了。

雖然當時各種碰壁,但我其實還蠻感恩那段經歷的。因為我知道,正是前期各種碰壁的經歷,才幫我累積了後來爆發所需要的基礎技能和耐心。

▋2021 – 2022:兩個改變我人生的轉捩點

第一個轉淚點:2021 年遇見《DotCom Secrets》

剛開始接觸網路行銷時,我跟大多數人一樣,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嘛。

腦中都是一堆零碎的概念,像是社群貼文、電郵行銷、銷售頁、廣告文案…每個都聽過,也都有接觸,但拼不出全貌、不懂他們之間有什麼關聯。

直到我讀了《DotCom Secrets》,腦袋像瞬間被打通了一樣 🤯

要具體形容的話,就好像之前學過的所有網路行銷知識,突然全都串起來了。(connected the dots)

每一塊拼圖終於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,也讓我對整個網路行銷的「底層邏輯」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。

第二個轉淚點:2022 年第一次一人旅行

那場旅程帶給我最大的收穫,就是「認識自己」。

從前面的故事,可以看到我一開始打造自己的網路事業的時候,滿腦子只想快速賺到錢,所以當時別人講什麼好賺就會跟風去做,完全沒在管自己是否真的適合。

結果就是常常沒做多久就卡關、疲憊,最後做什麼都做不起來。

那趟旅程讓我第一次真正靜下心,去問自己三個問題:

  • 我的天賦是什麼?
  • 我真正熱愛的事是什麼?
  • 有沒有一條路,能讓我發揮專長,也能賺很多錢的?

當時有兩個想法,到現在依然讓我記憶猶新:

💡 我對網路行銷是真的發自內心的熱愛,不然也不會花這麼多錢買書、買課自學。

💡 寫作和美感這兩塊,我從小就特別敏銳。別人覺得痛苦的事,我卻能一做就進入心流,像在玩一樣自然。

後來,我就遇到了一個剛好結合這兩項能力的工作 —— funnel designer。也是我會在自己的第一堂課中,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傳遞給學員的職業。

它需要行銷思維,也需要文案與銷售頁設計能力;對大多數人來說門檻不低,但對那時候的我來說,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夢幻職業 🤩

我當時心裡就有種很強烈的直覺:funnel designer 這條路,我走定了。

▋2022:從免費幫人做 funnel 開始,累積第一批作品集

我是在 2022 年底決定全職接案,專注在幫講師規劃線上課程的銷售漏斗。

當時我很清楚,對一個剛起步的接案者來說,作品集和客戶見證會是最關鍵的兩大成功基石。

所以我做了很多人不願意做的事…

花了將 6 個月的時間,免費幫身邊的創作者朋友設計 funnel,目的只有兩個:(一)累積作品、實戰經驗;(二)收集客戶見證。

(👇🏻 2022 決定往 funnel design 這個領域發展,當時在老家拍下的照片之一)

這段時間真的不好過。整整六個月零收入,還常常為了對方的需求熬夜趕工。但我知道,這是必經的過渡期,是在為自己打地基。

也因為走過這段路,我現在在跟後輩/新手合作時,會盡我所能去給予幫助,也不讓他們無償付出。因為我知道,他們在打磨自己技能上,肯定也像我當初一樣,投資了不少時間與金錢。

(👇🏻 當時畫的各種銷售頁設計)

▋2022 – 2023:開始用記錄的方式去經營個人品牌

那段時間,我除了努力累積作品集,也開始經營個人品牌。

但我不是一開始就有什麼精緻定位或商業策略,而是用最簡單的方式 – 記錄自己一路走來的學習與實作過程。

我也很感恩自己很早就意識到,要想在網路上成功接案變現,其實只有兩種主要方式:

(一)你主動找客戶

(二)客戶主動找你

這兩個方式各有優缺點,但如果你追蹤我一段時間,大概也看得出來我屬於哪一派的 😂

我不是那種擅長 cold call 或私訊推銷型的人。與其主動去說服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,我更願意把時間拿去建立自己的「槓桿資產」,像是:

  • 分享有價值的內容,讓人對我的專業留下印象
  • 製作高品質的免費資源,累積名單與信任
  • 設計自己的接案漏斗,讓對我服務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找上門

當客戶來找我時,他們早就看過我的內容,也已經知道我能為他們創造什麼價值。

所以談合作的時候,通常不是我在說服對方成交,而是我們雙方做進一步確認,看看是否適合一起合作。

當然我也不否認,這個方式,真!的!很!花!時!間!

但一旦發酵,就是長期有效的獲客策略。

要知道,我在 Facebook 寫了兩年才破萬,但後來把這些長文內容複製搬到 Threads 和 IG 上,流量也衝得很快,為我帶來了更多合作機會。

最終,豐富的作品集和客戶見證,再加上逐漸成熟的文字自媒體,幫我打開了整個人脈圈,後續的商業合作機會也一個接一個來。

▋2024:接案的高峰與轉折

去年,是我接案旅程裡一個非常特別的時間點。

那時我收到了來自三位前輩的合作邀約 – Reeve 和 Jackson 主動找上我,並進一步把我引薦給 Wayne,三人是我一直非常敬重的大馬行銷前輩。

(👇🏻 我和一位夥伴當時參加 Reeve 和 Jackson 線下課時,拍下的合照)

當時 Reeve 看到我在中文圈做得有聲有色,便向我提案 – 要不要一起幫助想拓展海外市場的港澳台講師,把他們的教育品牌帶進新馬華人市場。

對我來說,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,因為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參與到七位數馬幣等級的合作項目。

但合作大約三個月後,我還是選擇暫時抽身,將重心拉回到自己的個人品牌,還有第一堂課程的打磨上。

我不是因為不認同這個計劃,而是單純意識到:我不想再把自己的時間與精力,完全綁在別人的品牌上了。

不過,即便現在不合作,每當有台灣、香港或澳門的老師找我,我仍然會協助對接給 Reeve、Jackson 還有 Wayne 的團隊,因為在我心中,他們仍然是大馬 No.1 的行銷團隊。

▋2024:接案接到 Burn Out

我一直以來的接案模式,都不是走那種快速交付、模板套版的路線。

相反地,我總是把每個客戶的產品當成自己的來做,從策略到文案、從 funnel 結構到 sales page,每一環都是從零開始設計,量身打造。

這種高度客製化的方式,成果往往都很漂亮,客戶也很滿意。但代價就是,真的非常耗神,我也完全沒時間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:花一整天寫作、閱讀、健身,還有做課。

做到後來,我開始發現,自己的創意能量幾乎都花在幫別人成功,卻沒有留下任何真正屬於自己的資產。

那時我才真正領悟到 Dan Koe 常講的一句話:

接案,其實只是換個地方打工而已。自由接案,可沒你想的那麼自由。

你雖然是老闆,但還是得為客戶的 deadline 負責,為對方的需求調整節奏。而且重點是,你上班只是面對一個老闆,但接案以後,你可是要同時面對好幾個哦 😅

但我不抱怨,也從不後悔。因為我知道,這一切都是必經的過程。

我也知道,不是每個人都能走到我這一步。很多人,別說接到案子了,可能在打磨技能的半路,就已經選擇放棄了。

而這些經歷,現在都變成了我人生裡最寶貴的養分。

▋2025: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堂課,也繼續紀錄著我的故事

經歷了前幾年的接案高峰與 burnout,我發現,當你一人接案做到一定程度後,會遇到一個現實的瓶頸:你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。

這時候,你面前大概只剩下三條路可以走:

  • 把你平常做的事 SOP 化,建立團隊接手執行端任務。這樣你能把時間釋放出來,專注在更有槓桿的事,例如策略規劃、自媒體內容、以及付費廣告擴張。
  • 把這些 SOP 和流程轉化成線上課程,從「一對一」轉為「一對多」。這不只幫你贏回更多自由時間,更能把你一路累積的知識與經驗傳承出去,幫助更多剛起步的後輩,他們未來也可能成為你的合作夥伴或核心團隊成員。
  • 只與願意採「成果分潤制」的高端 A 級客戶合作。這樣你只需要服務幾位尊重你的專業的客戶就好,跟他們一起在市場上做出更大的成績,實現真正的共贏。

是的,你沒猜錯,這三條路,我現在都在同步實踐。

這堂課,只是我人生故事裡的另一個逗號。

而我的故事,還會繼續紀錄下去…

── 𝙕𝒂𝙘 𝙋𝒉𝙪𝒂…✍🏻 ツ

— — —

p.s.

剛有提到,我決定接案以後,從一開始就用紀錄的方式去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,主要也是當時收到了 Iman Gadzhi 這部影片的啟發:

所以我前面分享的所有照片 & 更詳細的紀錄,你都能在我的 fb 上找到哦(哥玩的就是真實😆)~

喜歡這篇文章嗎?可以分享給有需要的人

你可能會喜歡的相關文章...